這本書讀了很久,一開始是從師父哪裡聽到的,一聽那故事就會讓人覺得很沈重,之後在書店看了作者最奇幻的第一天,就覺得心好重好重。
Page52
我父親死了,我母親死了,我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留意無所不在的地雷,但是我還是在早晨起床,送衣服去洗。
我還是計畫復活節大餐的菜單。
我還是記得去更新我的護照。
哀慟就不同了,哀慟沒有距離。哀慟會一波波襲來,突然發作,頓時驚懼憂心,讓人膝蓋發軟,眼睛發黑,日常生活無以為繼。
跟朋友借了書,就這樣這段時間只要有出門就帶著它,即使在四月底去三芝趴趴走也沒有多想就帶著,沒想到五一假日我才剛要下水去玩海的時候,家裡電話急Call~小弟住院:心肌梗塞。
在醫院急診室的時候除了等待還是等待的時間裡,我還是強迫自己看書吧!
還好小弟好運氣,醫生說:要是再晚點時間就沒有救了。心臟放了三支支架,四天後出院。我繼續斷斷續續的看著它,直到我看到這段文字,我終於知道弟弟真的是很幸運。
Page238
雖然大部分因心臟問題猝死的案例中,病患都早已罹患管狀動脈疾病,但確有百分之五十的病患在心搏停止之前並未顯現此種潛藏問題….突發性的心搏停止主要發生在為住院的病患身上;事實上,約有百分之八十的心臟猝死案例發生在家中。為住院病患心搏停止成功救癒的比例很低,在主要的大都會地區平均為百分之二到五…超過八分鐘之後才開始進行的急救幾乎都注定失敗。
在醫院以外的地方心跳停止,只有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能存活,而且存活的幾乎都是立即對心肺復甦術有反應的案例。如果抵達急診室時,對心肺復甦術無反應,則存活的可能性事實上已等於零。
當我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心裡只有感謝老天爺再一次給他一次機會。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