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的眼淚~~閱讀日記(I)

2005/11/4

page15

因為身為人類的同胞雖然擁有自我覺的能力,卻沒有必要的心理裝備,因而無法處理生命短暫所帶來的痛苦.歷代歷世以來,我們不斷編造權宜的方法,用以否認生命的有限性

page17

如果不曾脫去束縛,投身歡笑,豈不是錯過代多生命的演出!何必在打烊之前,就急著奔向出口呢?

2005/11/07

page51

我們對世界的觀點具有堅固的基礎,不論或深或淺,都來自童年時代。這種觀點在日後會越來越複雜、完善,但本質卻不會改變。

Page52

小孩如果沒有母愛的連結,就無法發展愛自己所需要的基本信任感,無法相信別人會愛他,也無法熱愛生命。這種人在承年後會與人疏離,退縮到自己的世界,人際關係常常充滿敵意。

2005/11/08~09

page62

我只是厭恨自己,因為我無法承受生命。我愛所有你們這些該死的傢伙,要不了多久,我就會解除自身所有的狹礙束縛,我裡面愛你們的部分很快就會得到自由,進入你們,和你們同在,和你們全部在一起。

Page72

在無止盡的空間中,有無數發光的球體,每一個光體周圍環繞著十來個被照亮的較小球體,外面包覆一層腐爛的薄膜,其上孕育出有知識的生命—這就是….真實世界

page84

蘇格拉底說的最清楚,『要學習好好活著,就必須先學會好好死去。』

塞內加說『只有願意和準備好結束生命的人,才可能享受真正的生命風味。』

page88

最偉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生命當下最重要的對象,因為這是唯一的真實,所有其他事物都只是思想遊戲。但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最偉大的愚蠢,因為當下止存在於片刻之間,旋即如夢消失,再也不值得付出一絲努力。

Page99~101

人和牛有一項重要的差異,就是牛知道如何沒有憂懼地活下去,活在快樂的現在,沒有過去的負擔,也不知道未來的可怕。所謂憂懼就是害怕。不幸的人類去籠罩在過去和未來的陰影下,只能短暫地在現在漫步。

童年的自由和可貴是因為沒有沉重的往事。

大部分的痛苦是自身慾望造成的結果,一旦實現了一項慾望,就會享受短暫的滿足感,但很快就會感到厭煩,於是又升起另一項慾望。

想樣某種東西、暫時的滿足、厭煩、又想要另一種東西。

Page107

在人生終點回顧時,大部分人將會發現自己一生匆匆而過,驚訝地看見漠然無趣、不知不覺經歷的事竟然就是他的人生,於是,原本被希望愚弄的人躍入死亡的懷抱。

2005/11/10

Page117

一個人執著越多事,生活就會越沉重,與這些執著的對象分開時,也會越痛苦。叔本華和佛教都認為人必須放下執著

執著的對象是完滿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因為預期中的痛苦而避免執著,顯然只是令人生半死不活的對策。

Page124

小小的焦慮會擴展到充滿整個空間,你的焦慮就和其他有非常悲慘原因的焦慮一樣可怕。

2005/11/11

page131

人雖然有具體的生活,卻總是活在抽象的第二種生活之中,這一點實在值得注意…原本全然入迷、非常感動的人,在平靜深思的層面卻顯得冷酷、平淡、疏離;他只是一個旁觀者。

Page137

人不會被別人打擾,只有自己才會打擾到自己的平靜。

Page139

想像有人和我一起孤獨,比較不會不安。

過去的記憶、未來的渴望,都只會製造不安。平靜之路就是在於觀察當下,並讓他隨著覺察之流毫無阻礙的漂流。

Facebook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