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4/30:台北->花蓮->租了摩托車->小羊房青年旅館(Cozy House)->阿城鵝肉午餐->吉安訪友人->初英親水生態公園->慶修院->舊鐵道文化商圈->泥巴咖啡買了老鼠貝果->創意文化園區
2016/5/1:小羊房青年旅館(Cozy House)->銅門警察局繳交入山證申請書->慕谷慕魚生態廊道->小羊房青年旅館(Cozy House)取行李->花蓮火車站(接潔)->四八高地花枝羹午餐->時光二手書店->松園別館->璞石咖啡->花蓮日日小店->泥巴咖啡外帶老鼠貝果->花蓮火車站搭火車回台北
這是一趟非計畫中的旅行,三月時臨時知道有位馬國友人Kit來台灣花蓮上課,一看日期是三天連假,為了給自己找理由出遊,為了陪她走走,很快速的訂了花蓮的青年旅館,再向Kit邀約花蓮之旅,沒想到她這趟僅只是為了來上課,課程結束後沒有多停留的計畫,而且課程期間晚上不能外出,就這樣原本的計畫目的被修正,變成僅只能帶她走花蓮4小時,而變成大部分是我自己的花蓮輕輕走。
其實已經數不清到過花蓮幾次,跟不同的朋友到訪花蓮的次數加一加猜想大概有10次以上吧,太魯閣露營、走瓦拉米步道、賞金針花、自己獨行、帶友人、參加工作坊…這次反而讓我一時之間找不到旅行的期待了,也就這樣不帶目的的讓自己隨意走走去。
只有臨時在週五出發前想起前一個工作的主管長期在花蓮組織外籍配偶,想去她的地方看看她,發了訊息給她,想說如果她沒有回應也沒關係,沒想到她回覆了我,就這樣有了週六下午與她的約會。
另一個計畫則是想去慕谷慕魚步道,這是聽了好多次卻一直沒有機會去走的地方,去之前先在網路上辦理了入山證,也被核准了,一天一個計畫就只有這樣。

▲這個隧道感覺多年前似乎曾經跟NCT開車有來過的熟悉感
▼綠山中的一抹紅


▲河床下玩耍的遊客
先分享這次一個人走慕谷慕魚步道,這趟花蓮依舊是雨來的天氣,也因為這樣對於5/1的一人走步道有些猶豫,畢竟雨天不良於行動,一個人很容易放棄的,清晨聽見窗外雨聲,可以感覺自己的動力一點一滴隨著雨聲也流入地下去了,起床梳洗用餐,詢問管家路況與大約要走的時間,一聽至少要2小時以上更是加速放棄的意願;還好天蠍座的好勝Push自己穿上雨衣出門去,彷彿牛頓的運動定律一般,動了以後就簡單多了,機車一路往吉安方向去,在不確定的時候利用停紅燈看手機的Google map,確認方向,沒有多大問題,一路騎向銅門派出所,將提前列印下來的入山證在派出所蓋章後,機車還可以往前騎,到了銅門發電廠,這裡有一片停車場,大車小車都停在這裡,找了個停車位將機車停好,脫下雨衣背上背包跟著人群出發了,停車場有指示牌往前300公尺就是管制站,到了管制站將蓋章過的登山證交給看守的警員,出發囉!
今天其實是適合散步的,因為有些雨的關係,所以走在步道上是舒服的,短袖、長褲、帽子,發現自己對水的需求量並不大,邊走邊拍照倒也自在,不必擔心太慢或是太快,全程都是瀝青步道,時而緩坡倒也不會讓人喘,但可能心中一直期待看到亮眼的美景,一路上有些心急。
經過第一個隧道,猜想應該有500公尺左右,洞內無光僅可看到另外一邊出口的微量光線,心中害怕利用手機開啟手電筒為自己照亮腳邊的光亮,確認自己的腳步,而且洞內遊客不少不太有孤單的害怕。


倒是回程的時候,突然想要挑戰自己是否可以在全然黑暗中依靠身體的敏感前進,放下對手電筒的依賴,走的時候感覺自己的雙腳腳指頭的用力,步伐的小心翼翼,一個人放置在黑暗之中,感覺自己的身體、心理但不害怕。突然對面聽到對面黑暗中有一位先生不斷的大聲喊叫,感覺到他一步一步靠近,趕緊停下腳步微微靠邊,希望他能看見自己閃過,沒想到他就這樣沒看到自己迎面要撞上來的一刻,我將手抬起找出安全距離並出聲讓他知道對面有人,並馬上感覺到我腳邊的狗狗也撞上了我,先生趕緊向我說抱歉,閃身往前繼續走去並一邊呼叫著他的狗狗。
閱讀更多